6月29日,第三届海丝国际茶文化论坛在福鼎开幕。论坛由福建日报社、宁德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,东南网、福鼎市委、福鼎市政府承办。
与会嘉宾就“‘三茶’统筹助力乡村振兴”主题进行分享
茶界专家学者、驻华使节、在闽国际友人、在闽华人华侨以及茶商代表等200余人齐聚白茶发源地,叙茶缘,话茶事,谋茶业。论坛聚焦统筹做好“茶文化、茶产业、茶科技”这篇大文章,促进“福茶”文化与世界茶文化交流互鉴。
改变世界的味道
在日本京都宇治市,有一座名为万福寺的中式寺院。福清市黄檗山上,同样坐落着一座万福寺。在本次论坛上,日本驻华大使馆公使贵岛善子,讲述了两座同名古刹背后的茶叶情缘。
日本的饮茶习惯,可追溯到中国唐代,经由遣唐使传入日本。300多年前,在福清万福寺修行的隐元禅师,率众僧东渡日本弘法。不忘故山的隐元,在京都依照家乡寺院建构悉心营造寺庙,命名为黄檗山万福寺。他不仅在日本传播佛法,还带去了中国茶道。经改良后,成就了在日本影响深远的“煎茶道”。
“自古以来,茶就是福建连通世界的重要桥梁和纽带。”贵岛善子说,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。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,跨国往来交流变得困难重重。“在非常时期,通过茶叶重新构建世界之间的联系,变得尤为重要。”
贵岛善子
一片神奇的东方树叶,连接起福建与世界
1662年,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到英国王室,带了两箱嫁妆,装的正是武夷山正山小种;1972年,毛泽东主席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时,喝的是福州茉莉花茶,开启了中美建交的序幕……省文旅厅副厅长肖长培细数“福茶”往事。在他看来,“福茶”是改变世界历史的味道。
“福建是世界乌龙茶、红茶、白茶和茉莉花茶的发源地,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、万里茶道的重要起点和发祥地。”肖长培说,武夷山万里茶道已被列入《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》。眼下,福建正推动万里茶道(中国段)申报世界文化遗产,以茶文化为纽带推动与海丝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。
来自马来西亚的留学生林伟旺,同样迷恋上“福茶”的味道
以前,林伟旺也喝茶,但不会品茶。2018年来到福建农林大学求学时,20岁的他才第一次感受到了“福茶”的魅力。林伟旺知道了茶分六大类,还学会了泡工夫茶。在开幕式前一天,他跟团参观了世界白茶的发源地——太姥山。在这里,林伟旺聆听了太姥娘娘用白茶治病救人的传说,见识了白茶萎凋工艺,品尝了最地道的白毫银针,很快就成了福鼎白茶的“小迷弟”。
驻华使节、国际友人在太姥山品尝福鼎白茶
“马来西亚人最早是不喝茶的,侨居于此的华人带来了茶文化。”林伟旺说,在他的家乡槟城州大山脚,喝茶已成了一种风尚。街边到处都有茶餐厅,在炎热的午后,三两好友相约,点上一壶茶,尽享闲适生活。
马来西亚是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的重要合作伙伴,去年超越摩洛哥,成为全球进口中国茶叶排名第二的国家。
“一带一路”的桥梁
论坛现场举行了一场特殊的聘任仪式
中茶文化交流协会会长朱立业、英国福建社团联合总会主席李光喜、日本总商会会长原田优美等8人,受聘为“福”文化及“福茶”海外宣传员。他们将致力于讲好“福茶”故事,传播福建声音,增进福建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互鉴。
“福”文化及福茶海外宣传员聘请仪式
在福建,有山的地方就有茶;在世界,有水与路的地方,就能闻到“福茶”香。在“一带一路”建设东风下,“福茶”如何香飘更远?
国内茶企积极走出去
2016年以来,福建已组织开展“闽茶海丝行”经贸活动7次,举办闽茶专场推介会16场,参加国际茶展6个,签订经贸合同33亿元,设立闽茶文化推广中心12个。得益于此,福建茶叶出口连续增长。去年,全省茶叶出口额达5.1亿美元,居全国首位。
海外侨胞展现担当
“旅居海外的闽籍侨胞约1600万人,分布在188个国家和地区。”省侨联副主席张瑶说,丰富的侨海资源为推动“福茶”文化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。
今年5月启动授牌的“福茶驿站”,正是“以侨为桥”策略的实践之一。“福茶驿站”是由省侨联发起,以“福茶”为纽带,向世界开展茶文化交流的公益性平台。目前,我省已授牌美国、英国、马来西亚、澳大利亚、安哥拉等涵盖五大洲的23个国家和地区的25个侨社团和文化类场所,作为首批“福茶驿站”,与国内17家茶企签约作为合作单位。
张瑶欣喜地发现,“福茶驿站”设立以来,越来越多的侨胞热情参与,主动担当起“福茶”代言人:在吉尔吉斯斯坦,林金电组织“福茶驿站”走进碎叶古城;在西班牙,林东组织“福茶驿站”走进联合国文化遗产保护城市——昆卡,与当地民众和海外华侨华人共品茶香……
墨西哥中华企业协会驻华代表滕忠东,则对“福茶”出海有更多思考。
“目前,国内茶叶出口还存在出口茶价格低廉、中低档散装茶占比较高、缺乏全球知名品牌等问题。”他认为,应当持续优化茶叶出口路径,适应国际茶叶消费趋势,借鉴立顿等国际知名茶叶品牌经验,开发出更多标准化、便捷化的茶叶产品。
乡村振兴的抓手
论坛期间,在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,村原党总支书记杜家住,向远道而来的驻华大使和外国友人们,讲起了“中国扶贫第一村”摆脱贫困的故事。
30多年前,赤溪村曾是贫穷的代名词,村民住在山上的茅草屋里,以搬迁扶贫为起点,赤溪村历经“输血”“换血”“造血”,如今早已旧貌换新颜。
赤溪村
其中,茶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。在赤溪村,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茶制茶。2021年,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.22万元,其中白茶收入超四成。杜家住说,在赤溪,茶不单是一种饮品,更流淌着脱贫致富的历史,寄托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赤溪村的故事,引发了斯里兰卡驻华大使帕利塔·科霍纳的关注。
帕利塔·科霍纳
就在几天前,他以视频方式出席了在昆明举办的农业减贫合作论坛。他在致辞中说,自己曾到访过中国许多省份,看到了很多美丽的中国村庄和村民们的幸福生活。中国在消除极端贫困方面的成就在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、无与伦比,是斯里兰卡学习的榜样。
显然,赤溪村正是这样“美丽的中国村庄”。
“这里的茶农通过种茶卖茶摆脱贫困,这是中国政府的伟大成就之一。”帕利塔·科霍纳说,斯里兰卡也是一个产茶大国,他希望能够共享中国的减贫经验,借鉴中国以茶产业为抓手,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发展路径。
一片神奇叶子,富了一方百姓。从脱贫攻坚走来,这片叶子依然在乡村振兴中持续发力,而其动力则源自于“三茶”统筹。中国工程院院士、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,分享了自己对统筹做好“茶文化、茶产业、茶科技”这篇大文章的理解。
刘仲华
“茶科技在推进茶产业发展中的主要作用在于‘提高茶叶品质、丰富茶叶品类、保障质量安全、挖掘茶叶功能、拓展茶叶消费’;茶文化的主要作用在于‘挖掘茶历史,传播茶科技,引导茶消费,赋能茶品牌,提升茶价值’。”刘仲华说,只有科技与文化联动,才能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白茶龙头企业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林振传,带来了做好“三茶”文章的经验。
“为了突破白茶的口感、香气之困,我们发明了花香白茶;为了在阴雨天也能做出好白茶,我们发明了仿日光节能型白茶萎凋生产线;为了提高效率、提升精制水平,我们发明了白茶精制生产线。”林振传说,为带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,品品香构建了茶产业联合体,全程实行生态茶园标准化管理,统一绿色防控、统一使用有机肥、统一制茶工艺、统一质量管理、统一茶青定价,目前已链接4万多亩茶园。
来源:新福建客户端
信息贵在分享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